大封六宫
筹备已久的封后大典后,太子妃正式改称程皇后,搬到属于皇后的凤仪宫。</p>
苗侧妃荣升苗贵妃,移居到永和宫。</p>
其余人等,一一搬迁宫殿。</p>
韩舒宜搬到嘉宁宫,很满意自己住的地方,嘉宁宫内有乾坤,不仅前院精雕细琢,后院还有一大片空地,按照她的要求,种了四时花木,以后每个季节,都能静待花开。</p>
且现在后宫人不多,安排的下,嘉宁宫就她一个人住着,再舒适不过。</p>
韩舒宜很满意。</p>
内务府还重新按照品级,给她多添了伺候的宫女太监。宫女们以她带进宫的清月为首,太监以小夏子为首,正在收拾屋子,做大扫除。</p>
清云是进太子府后分配的,做事也算用心,颇得重用,正一边收拾登记册子,一边问:“娘娘,要不要去看看惠嫔?”</p>
惠嫔,就是安棠和的封号。</p>
“不急,她们那边肯定也忙着收拾东西,杂乱的很,先等等。”韩舒宜靠在窗台上写信,准备给家里报平安。</p>
“是。”</p>
韩舒宜写了一半,突然听到小六咿咿呀呀的声音,似乎在吸引她的注意力,转头一看,这孩子果然醒了,眼睛滴溜溜的转。</p>
她干脆起身去抱着他,扶着小孩软软的脑袋,像是给他介绍,“诺,娘正打算给你外公外婆,还有大舅舅二舅舅写信呢,小六若是想写呢,就只能拿脚丫子,踩上几个脚印啦!”</p>
她想的直乐,转瞬又想起个事来。在现代,有父母会专门把孩子的小手印小脚丫拓印下来,再加上一缕胎毛,作为对孩子的纪念。</p>
她也可以试试这样做啊!</p>
对,就这么干!</p>
韩舒宜回头,却发现小六扶着桌子,脖子伸长,真的在看她摆在桌子上的信件。</p>
“傻小子,就跟你真的能看懂似得。”韩舒宜噗嗤一笑,索性把小六揽在怀里,“来,娘教你认字,这个是你外公,这是外婆,你还有两个舅舅......”</p>
孟庭祯一目十行的扫过,见到是一封普通的报平安信件,又收回目光。</p>
他现在是个走一步摔一路的婴儿,不仅腰杆不硬,腿不也硬,还是多吃两口饭,争取早日驯服舌头,来的重要。</p>
所以他默默打滚,不打扰娘写信了。</p>
把孩子放到一边,韩舒宜继续写信。</p>
她在内宫,消息传达不便,只有每月一封信件,能寄托思念。</p>
好在她的娘家就在京城,也有些地位,才能悄悄传信,像那些娘家远在千里之外的,想传信才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呢。</p>
*</p>
京城,韩国公府。</p>
韩国公拆开女儿辗转多方传来的平安信,听到女儿报平安的消息,讲述外孙的活泼好动,不由得老泪纵横,连连感叹。</p>
“好,平安就好。我是生怕她在宫里受了委屈,还不敢跟家里人说。”韩国公抚着信件,恋恋不舍的又看一遍。</p>
“可惜我家,虽是公爵之家,在官场上,却没个得力的人啊。”韩国公想起这桩事,又不由得叹气。</p>
韩家早年,也是辉煌过的。他是开国八国公之一,荣耀非常,谁提起当年的初代韩国公,都要夸一句英雄的。当年的开国之帝,特许了五代袭爵不降等的恩典。</p>
不过后人不争气,老祖宗的余荫也没办法庇护。韩家已经两代没出过得力的官员了,被人挤兑的没地儿站。轮到现任韩国公,他嫌弃官小,干脆赋闲在家,不出仕了。</p>
等女儿进宫后,韩国公有些后悔,要是自己有能耐,也能多几分体面不是。</p>
这种感觉,在看到女儿信件后,更是达到顶峰。韩国公盘算着,不行,得想个法子出仕啊。</p>